• 哈尔滨 多云转晴 -11℃~-21℃

【驻村】巴彦县黑山镇胜山村——《打牢群众基础 扶贫闯出新路》

来源:哈尔滨新闻广播编辑:杨焯兰发布时间:2018-01-17 查看数0

编前话:“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引起了脱贫一线干部,尤其是驻村书记的强烈共鸣。“只有沉下身子去帮扶,脱贫攻坚才会取得实效”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哈尔滨新闻广播推出“脱贫攻坚你我同行”专题报道《驻村日记》。

抓产业、上项目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带动贫困户迅速脱贫的良方。在巴彦县黑山镇胜山村,市贸促会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国义和他的队员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很快融入到了群众当中,赢得了村里人的信任。带头闯、埋头干,通过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胜山村这个贫困村的快速脱贫之路正在被逐渐打开。

系列报道《驻村日记》。

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恩泽去胜山村看一看。

驻村日记:《打牢群众基础 扶贫闯出新路》

打牢群众基础 扶贫闯出新路来自哈尔滨新闻广播00:0005:20

11月29号星期三  晴

清晨6点,张国义的手机响个不停,多家制药企业打来电话,咨询张国义即将建设的中药材试验田的相关情况。一顿早餐,中间被多次打断,好不容易吃完了这顿漫长的早餐,胡乱洗了一把脸,张国义便和他的工作队员一起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走在被积雪覆盖的村间小路上,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国义告诉我,进入冬季,他们驻村工作队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完成一次入户走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贫困户“借地”,为中药材试验田寻找地源。尽管张国义改变胜山村种植结构的想法没有完全被村民接受,但是,通过几个月来的走访宣传,还是为试验田寻找到了地源。

贫困户肖海山:就这点地,种玉米,经济作物咱也不知道想种啥呀?咱也不知道啥来钱?如果有指导的,能发家致富的,那也认可。

贫困户老房子

贫困户的新房

驻村工作队队员滕历亚,每当听到农民表达出对转变种植结构认可的态度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能让农民走出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虽然他是市贸促会贸易促进部副部长,虽然他手中掌握着各种资源,但是在几个月前,当他向村民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村民的反映十分冷淡。“信息闭塞”、“不信任”、“不了解”成了驻村工作队遇到的最大难题。

滕历亚:他也不想,他也不出去,非常落后,村民们都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也就是到巴彦县了。

不仅是滕历亚,这种挫败感曾一度弥漫在驻村工作队每一个队员的心头:玉米、大豆价格一降再降,可农民依然一无反顾的去种;贫困户家中再穷,却没有人愿意出来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手中的扶贫资金只有50万,全村的贫困人口却多达135人。

张景饶:你看这是我们的小锅炉,一烧就容易开锅。

中午时分,当张国义和队员回到居住点时,满地都是积水,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景饶手忙脚乱的用拖布将积水向门外推。张景饶拿着拖把,一脸无辜的对张国义说:“因为锅炉老化,排烟口堵塞,刚烧起来的取暖小炉又坏了。”室外零下10多度的气温,让推出去的积水很快就冻成了冰,门口更是变成了“溜光大道”。

张景饶:刚才浇灭就好了,太热了,这锅炉小就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热。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张国义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却并没有放弃。通过总结,他们发现,扶贫工作首先要强化党组织建设,增强村子的凝聚力,其次要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增强贫困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再谈产业项目,谈脱贫。为此,张国义带领的三人团队,积极协助胜山村党支部做好党员思想工作,适时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活动。同时,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政策,带去慰问品。

驻村工作队塌实的工作作风,为工作队赢得了群众基础。贫困户孙井录说,现在村民有些什么困难都会想到扶贫干部。

孙井录:我就得感谢这些扶贫干部,没有他们来,我的房子,你来就不是这样子的了。

今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老年健康产业博览会”期间,国家级中医药专家还专门来到胜山村实地考察,认为胜山村是天然的中药材种植地,市场潜力巨大,如果形成规模,胜山村收益率每年可增长10%。在得到充分论证后,张国义的工作团队很快意识到,发展胜山村产业项目的时机已经到来,而调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方法就是工作小队带头干。

张国义:先期的阶段我们就想试验一下,如果要种植成功的话,那就得形成规模,我们的初步想法就是还是成立合作社形式,带动贫困户,以股份制的形式,这是我们初步的想法。

如今,已经逐渐适应农村工作节奏的驻村工作队,正在联系企业家一步步落实中药“试验田”想法。目前,已吸引了四、五家中药企业的关注,并提出了合作意愿。驻村工作的良好开局,让张国义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对未来的驻村工作充满了信心。

扳着手指,张国义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目前,贫困户的家庭收益主要是土地租赁费,加上不久前刚刚与一家养猪厂签定的为贫困户分红的协议,贫困户每年收益在1000多元,如果中药“试验田”完成规模化种植生产,那么很快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收入都将会大幅提升,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脱贫。

张国义:我们很有信心,我们是135人,今年能够脱贫的人数就在60人到70人,明年能有三到四十人,等到后年也就剩10几人,到2020年前脱贫,没问题。(哈尔滨新闻广播记者:恩泽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蓝网app
    蓝网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2007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华山路1号 邮编:150036 总机:0451-87996114-转各部

    黑ICP备0800336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811610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32007009